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第40期总第2054期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关闭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
第2054期·A01 新闻报道
十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
2022-10-13 11:04:34

孙纾妤

杨诗仪

第九集 美好生活

讲述人:导演  孙纾妤 杨诗仪

本集讲述了新时代十年中的社会建设成就和人民生活里发生的诸多改变,由“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诸多举措、共同富裕”三大版块组成,内里层面繁多。理性是极致的感性。政论类文稿表面上看偏理性,但我们从中读到凝练和丰富!如何让文字逻辑和影像逻辑有机互动,现实主义里出诗意,挑战导演对文本的转化能力,而导演能力的总合力也决定着片子的气质和气感。

历史中,人最有力量。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因此,从一开始我们便确定了本集的主基调:书写普通人,放大平凡生活中的瞬间感动。片中第一处采访是河北阜平骆驼湾村老人唐宗秀,这里早已完成脱贫攻坚,村容村貌与早前有天壤之别。我们想请老人口述还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访察她家的情形,临到采访,突然有些起风,像要下雨,我们劝老人加件衣服,她特地换上了当年见到总书记时穿的那件绿袄。由于那天老人事情繁多有些累,摄像师并没有急于拍摄,而是捏肩捶背唠家常,让老人一扫疲惫,最后开心地把这段故事讲了出来。画面的暖色调处理与人物的喜悦状态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是镜头下的魔法,最终呈现出来的温暖感,让我们印象深刻,生动的采访和片中首次披露的纪实部分,最后成了加分项。一段好的影像,导演与摄像师都要与当事人共情,怀有深刻的生活智慧和人文情怀去同理当事人,出来的东西必然心怀体贴、富有温度。类似处理在“郑臻一家”段落也同样有体现。

带着情感去拍摄,我们也投入情感去剪辑,在结尾段落没用常规的力量镜头和宏大音乐,而是延续了本集一直坚持的烟火气,坚持生活本身就有的“诗与远方”。首尾镜头早在立春那天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已定下用进来,清亮的小号声一灌到底,《我和我的祖国》余韵绕梁,叙事又写意,人民用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回应了“十年”,这种有“余韵”的结束形式我们和大家同样喜爱。

中国人信初心,中国人有使命。

与天地和,我们看到未来。

本报记者 韩雅芳 R60

吴敬

第十集 绿水青山

讲述人:导演  吴敬

本集重点讲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当今美丽中国。经过和撰稿老师商量,我们设计了一组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的采访,他们用各自的方言共同表达一句生态金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处无需多言,想传递的理念清晰明了: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片中集中展示了十年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表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时,我们选择了居住在长江中游洞庭湖的普通人周界武的故事,以“小切口”展示“大视角”,以他捕鱼人变为护渔人身份改变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展示“十年禁渔”的成效。他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但有一天他发现,这么大的洞庭湖竟然没有几条鱼可以打了,心痛又无奈。但现在他的身份变了,随着国家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步展开,他渐渐看到水清了,鱼多了,由衷地感到高兴。

周界武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他的讲述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最后我们用长江江豚重现江面,嬉戏捕食的镜头来展现水质的变化,据了解,长江江豚对生存的水质要求极高,用这种水质指示性物种的重新出现,展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现状,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片结尾处,我们选用了十年来高空拍摄的一组卫星照片特别设计了十年中国“变绿”的动画展示,辅以十年中国生态大事记,充分展示非凡十年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现状。在正片时长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拿出珍贵的时长展示中国在不断“变绿”变美,此处没有解说词,只使用音乐和字幕提示,“无声胜有声”。

最后,还使用了一组眼睛特写,辅以大美中国镜头,让人“看到”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美丽,写意的镜头语言、恰到好处的自然之音和解说词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今日中国的美丽现状。 

本报记者 邵楠 R48

吴经春

第十一集 强军之路

讲述人:导演  吴经春

从片名就不难看出,这一集展现的是十年来人民军队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强军风貌。将镜头聚焦人民军队,用画面展现超“燃”的一线训练场景,这是让不少观众期待的内容之一,但也让我们创作者身上肩负着非常重的压力。在创作过程中,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强军之路》画面太震撼了,好似电影大片!不过,观众们看到的这些内容并非电影画面,片中每一帧都是实拍的,都是人民军队十年来的写实,这些真实的画面比电影大片更有力量!

如何用画面语言来展现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强军之路?这就需要依靠各种与文稿匹配的生动画面。这些画面是怎么来的?是创作者用了300多个日日夜夜,从4000多分钟的素材里一秒一秒、一帧一帧地筛选出来的。

军队题材的专题片创作有它的特殊性、专业性。作为创作者,必须要思考让观众“看什么”,从哪个角度看,还要有能力让观众看得懂。举例来说,这一集里有反映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舰载战斗机上舰飞行的内容。为了将这些“跳舞”的细节进行生动展现,这段时长约2分钟的画面,我们整整用了3天时间来进行编辑。因为没有完整的素材,要从多个来源的多段素材中截取不同段落,将整个舰载战斗机训练过程用画面重新还原,重构场景。从广播发出放飞指令到舰载战斗机从机库升至飞行甲板,从机械师检查到飞行员登机,从牵引就位到挂弹,从海上瞭望到开枪驱鸟,从飞行员登机到起飞指挥官起飞引导,从飞机弹射离舰到寻舰、绕舰再到触舰复飞……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让观众通过画面了解舰载战斗机的完整训练过程。

在这一集的创作中,很多段落都是这样一点一点逐渐丰富生动起来的。这个过程也让我们这些创作者有所收获,不仅增强了业务能力,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强大的力量,也更想通过片子将这种真实和震撼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让大家一起感受人民军队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蔡楠 R08

王童根

第十二集 安邦基石

讲述人:导演  王童根

《安邦基石》这一集是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当时大家都认为,成功做出来就已经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

制作这一集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首先仔细研读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丰富,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十年来,我国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成果是巨大的,应该让更多人了解。由于没有人系统地梳理过这部分内容,撰稿花了很长时间,大的调整有十几次。为了寻找合适的案例,我们梳理了十八大以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披露的所有案例,盗窃高铁数据案件就是从今年4月13日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找到的素材。在不泄密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让大家了解相关案件的全貌。

片中呈现了曝光某国在全球实施网络攻击的“电幕行动”的内容,这是一个全新的自拍案例,首次通过影像化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事件被揭露报道出来的时候全部是文字资料,为了能将这一案例影像化呈现,我们在稿件创作初期就联系了北京奇安盘古实验室,他们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单位,沟通非常顺畅,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拍。

我们把代码展示给观众看,效果会好吗?最终,一本关于“电幕行动”的介绍资料让我们找到了灵感。我们变换思路,通过观众能直观理解的方式把案件展示给大家。从3月份定稿到6月份拍完,在成片中这部分内容只有约30秒时长,却花了100多天的时间,一切努力都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除了精彩案例的呈现还有让人感动的细节。当普玛江塘边境巡逻队员在平均气温近零下30摄氏度的边境冰川一带开展例行巡逻,发自肺腑地喊出那句:“边关有我,请党和人民放心!”大家都深受触动。

正是无数个像普玛江塘边境巡逻队员这样的奉献者、守护者,筑牢了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希望观众看过片子,既能体验到“谍战”的神秘感,也能静下来思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可能就在你我身边,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

本报记者 赫欣 R39

    版面导航
    ×

    先点击

    再“添加至主屏幕”

    往期 节目单 目录
    正在加载